2月28日16時,位于內蒙古的三盛公水利樞紐閘上河冰解凍,標志著黃河進入凌汛開河關鍵期。
記者從水利部了解到,連日來,黃河流域各級防凌責會議室出租任單位、責任人員已全面進入防凌關鍵期工作狀態,從凌情監測預報到水利工程調度,從堤防巡查到搶險準備,各項責任層層壓實,各個環節緊密銜接,各種措施協同推進,在凌汛未來之際已然豎起了決心和行動的“盾牌”。
統籌謀劃 周密部署
黃河凌汛具有突發性強、預測難、防守難、搶險難等特征,歷史上有“伏汛好搶,凌汛難防”之說。
2月15日至17日,國家防總副總指揮、水利部部長李國英先后深入烏海、巴彥淖爾、鄂爾多斯、呼和浩特等黃河防凌一線,實地查勘海勃灣水利樞紐、三盛公水利樞紐、巴彥高勒水文站、烏蘭布和應急分凌區、烏拉特前旗紅圪卜排水站、杭錦淖爾應急分凌區、達拉特旗二貴圪旦控導工程、萬家寨庫區清水河縣段等地,詳細了解河道冰封凍融、凌情監測預報、骨干工程調度、分凌區運用準備、卡冰結壩險情破除、堤防巡查搶險等情況,深入研究部署基于凌情發展的應對措施。
“當前內蒙古河段漫灘面積較去年偏大,加之開河期天氣形勢不確定性大,防凌形勢復雜多變,不容樂觀。”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防御局副局長張樂天表示,在開河期,封凍河段聚集的冰融化成水瑜伽教室,混雜著大量冰凌一起下泄,同時,受河道流向影響,內蒙古河段上游解凍時,下游仍封凍,很容易形成冰塞冰壩,影響洪水平穩下泄。因此,開河期是凌汛風險暴發期,也是會議室出租防凌關鍵期。
黃委全面進入開河期工作狀態,多次召開防凌會商會,貫徹落實李國英部長調研指導內蒙古防凌工作講話精神,要求各級各單位立即啟動開河期工作機制,強化責任落實,切實做好監測預報、巡查防守、河道清障等工作。
“從2月21日起,我們即開始滾動預報預測和會商研判。”黃委防御局綜合與抗旱處處長祝杰介紹。進入開河關鍵期后,該局組織黃委有關單位和部門開展逐日會商,滾動分析氣溫、凌情發展變化情況,研究討論開河預報、水庫優化調度方案、應急分凌方案等工作。
科技賦能 智慧防凌
科學防凌、精準防凌,離不開科技賦能。
面對具有更多不可預見性的黃河凌汛,黃委充分發揮“技防”優勢,利用信息化科技手段,動態掌握天氣、水情、冰情、河情、工情,強化“四預”措施,不斷提升凌汛期安全保障能力。
3月1日清晨,穿上厚厚的軍大衣,帶上望遠鏡、無人機、冰镩等設備,黃委寧蒙水文水資源局冰情巡測隊來到巴彥淖爾市磴口縣新地村渠東社。這里位于三盛公水利樞紐閘下6千米,車窗外,田野里余雪未消,黃河河道上布滿了大大小小的冰凌。
“我們主要是巡視開河河段,發現冰塞或冰壩及時上報處理。偎水的堤防也需要仔細檢查,當前內蒙古河段被水浸泡的堤防長達111千米,這些堤防多為土堤、沙堤,長時間浸泡,出險概率較高。”巡測隊隊長王亞飛說。本年度凌汛期,該巡測隊巡測超70天,巡測里程超1.9萬千米,相當于從黃河源到入海口跑了3趟多。
加強巡測的同時,內蒙古各水文站點也同步加密監測頻次。“此前實行24段次報汛,每5天測量一次冰厚,進入開河關鍵期以來,1至2天就施測一次流量。”三湖河口水文站職工胡宇飛說。
黃委著力加強監測預報預警,依托水文站監測、冰情巡測、遙感影像、無人機航拍、黃河九宮格凌汛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等“天空地水工”監測手段密切監視天氣和凌情發展變化,及時發布預報預警信息。
“今天堤防偎水情況怎么樣?”“我們來看一下遙感實時監測堤防偎水專題巡測圖,這是今天和歷次監測數據的對比統計表……”黃委防凌會商會上,通過大屏幕,清溝、漫灘、堤防偎水情況一目了然。黃委加大水利一號遙感衛星凌情監測應用,每日開展封開河跟蹤監測,漫灘、堤防偎水和清溝等專題監測頻次已提高至每周2至3次。
同時,黃河水利科學研究院、黃河設計院等單位群策群力,根據水文氣象、熱力、水力等要素,綜合考慮冰凌結構分布和厚度、密度、流速等物理參數以及氣溫變化情況,完善冰凌預報、冰凌洪水演進等模型,精準分析計算河道槽蓄水增量,滾動精準預報開河模式、開河時機、開河位置、凌峰流量及凌汛過程;運用數字孿生黃河建設成果,模擬預演水庫、河道、應急分凌區蓄泄情況,指導相關單位提前做好跨河浮橋拆除、灘區人員遷安、冰壩爆破等預案,為防凌調度決策提供科學支持。
精準調度 適時分凌
黃河的防凌工程體系包括水庫、堤防、河道整治工程、應急分凌區等。
進入開河期以來,黃委充分發揮組織協調作用,按照“上控、中分、下排”的調度原則,堅持流域一盤棋,統籌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加強流域骨干水利工程統一調度。
自2月18日起,逐步壓減劉家峽等水庫下泄流量,為槽蓄水增量平穩釋放創造有利條件。
在保障下游河道防凌安全的前提下,海勃灣水庫自2月17日起逐步降低庫水位至1073.5米,及時騰出防凌庫容,做好開河期應對突發凌情的攔蓄準備。萬家寨水庫自2月17日起逐步降低庫水位至970米以下,避免頂托上游來水,為凌水平穩下泄創造有利條件,減輕萬家寨庫尾河段凌災風險。
應急分凌是預防和減輕凌汛災害威脅、保障平穩開河的重要手段之一。
3月1日18時,隨著內蒙古河套灌區總干渠泄水閘提閘放水,黃河巴彥淖爾段向烏梁素海應急分凌正式開始。根據黃委下達的調令,首次提閘分凌流量為50立方米每秒,隨著渠道冰塊逐漸融化,過水能力增加,分凌流量將逐漸增加,最大不超過240立方米每秒,最大分凌量3.5億立方米。
協同聯動 凝聚合力
黃河防凌,立足于防。
在內蒙古河段沿線,到處充滿著緊張的臨戰氣氛。由內蒙古自治區水利、應急、氣象及空軍部隊等10個單位組成的防凌前線指揮部已進駐包頭市,呼和浩特市、鄂爾多斯市防指防凌前線指揮部已分別進駐托克托縣、達拉特旗,現場指揮調度內蒙古河段開河期防凌各項工作。
“當前開河已處于關鍵期,一定要堅持底線思維,堅決避免僥幸心理、麻痹思想,意識、機制、措施都要與防凌關鍵期相匹配,提前做深做細做實各項防御工作。”3月3日,黃委防凌工作現場督導組組長、防御局副局長滕翔來到三盛公水利樞紐工程,督導開河關鍵期防凌工作。
開河以來,黃委強化工程巡查防守,指導督促地方有關部門逐段落實責任到人,預備搶險人員,儲備搶險料物、機械,預籌冰凌爆破措施,確保工程安全。“我們根據內蒙古河段歷史凌災、畸形河勢、橋梁密集和卡口河段等情況,結合衛星遙感成果,提出了開河期工程防守重點河段24段,長度254千米。”祝杰表示。黃委加強與內蒙古有關部門的溝通聯系,督促落實66個重點河段堤防“三個責任人”,317個穿堤涵閘的行政、看護“兩個責任人”,2.82萬名搶險人員,儲備了充足的搶險料物和機械。
聚會同時,為做好中游北干流河段凌汛防御,山西、陜西黃河河務局立足管轄河道實情,在前期隱患排查整治基礎上,緊盯關鍵區域和薄弱環節,對險工險段、薄弱壩段、新建工程、靠流工程、沿黃路高岸滑坡及浮橋浮九宮格舟等風險隱患點進行再排查再整治,督導責任單位限期整改閉環,及時化解災害風險。連日來,相關負責人帶隊奔走在洽吳浮橋、龍口庫區等工程一線,加強涉河安全監管,確保人員作業安全。
冰凌年復一年奔涌,開河關鍵期的考驗仍在繼續,水利部門及沿黃各級政府正緊密協作,錨定“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確保黃河堤防不決口”的目標,毫不松懈抓細抓實各項工作,全力確保黃河安瀾。(劉叢 記者 舞蹈場地楊秀峰)